【中药典故】 细辛
很久以前,蜀中有一个医术高超的老中医膝下无子,于是千挑万选了一位学徒拟做义子。这名学徒聪明伶俐,手脚勤快,深得老中医的喜欢。唯有一点:做事不够细心,让老中医很头痛。
为此老中医每每训斥,但收效欠佳。
某日,老中医出诊在外,家中突然来了一名高热病人。病人家人万分焦急,跪在地上求学徒诊治。这名学徒仔细把脉后确定了病症,胸有成竹地给病人抓了药。谁料病人服药后病情突然加重,家属带着一帮人气势汹汹地杀到老中医家。多亏老中医及时赶回,调整治疗,才力挽狂澜免去一场流血事件。
老中医审视药方并无错处,于是将患者的药渣寻来细细查看,发现原来是学徒抓错了一味药。他将金钱草当做散寒草配给了病人。老中医将散寒草取出,当着徒弟的面,将其更名为“细心”以时刻警醒弟子做事细心。后来这味中药的药名就慢慢演变为“细辛”了。
【植物形态】
图1-2 细辛植物形态
【药典之言】
细辛
Xi Xin
ASARI RADIX ET RHIZOMA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 或华细辛(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
【采收加工】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药材性状】
北细辛 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 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
华细辛 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气味较弱。
图3-4 细辛药材(北细辛)
【饮片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呈不规则圆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根细,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切面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图5 细辛饮片
【典籍记载】
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复方板蓝根颗粒是人们家中的常备药,那么,大家听说过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吗?复方板蓝根颗粒与复方南板蓝根颗粒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 板蓝根与南板蓝根的区别
药用板蓝根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和根,称为“南板蓝根”,另一种是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称为“北板蓝根”。《中国药典》2020版分别以“南板蓝根”、“板蓝根”为名收载。
板蓝根
Banlangen
ISATIDIS RADIX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图1
南板蓝根
Nanbanlangen
BAPHICACANTHIS CUSIAE RHIZOMA ET RADIX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茎和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茎,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根茎呈类圆形,多弯曲,有分枝,长10~30cm,直径0.1~1cm。表面灰棕色,具细纵纹;节膨大,节上长有细根或茎残基;外皮易剥落,呈蓝灰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蓝灰色,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髓。根粗细不一,弯曲有分枝,细根细长而柔韧。气微,味淡。
图2
二者对比
南北板蓝根有相似的功效,但因成分及其含量不同,功效又有所差异。
南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丹毒。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有文献报道,从解热、抗炎试验结果比较,板蓝根的作用优于南板蓝根:但从抗癌有效成分看,南板蓝根中的靛蓝含量高于板蓝根。
二、 复方板蓝根颗粒与复方南板蓝根颗粒的区别
图3-4
1.处方组成不同
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大青叶。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南板蓝根、紫花地丁、蒲公英。
2.适应症不同
复方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方中板蓝根、大青叶均具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其中板蓝根偏于清热利咽,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两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具有消炎解毒之功效。可用于咽炎,疮疖肿痛等症。方中南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三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
由此可见,复方板蓝根颗粒和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在成份和功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自身症状以及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部分文字内容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生活中我们因为某些原因经常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现象,除了吃药,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法来改善和抑制这种病症的发生。
口腔溃疡:又叫复发性口疮,是由于某些原因,如胃肠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精神因素等导致内分泌失调,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潜在的小溃疡,患处有烧灼痛感。本病属中医学“口疮”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情志过激,郁而化火,心火上炎;或久病火热灼伤阴津,从而发病。临床常见心火亢盛、阴虚火旺两种证型。
乌梅生地绿豆糕
配方: 乌梅50克,生地30克,绿豆500克,豆沙250克。
制法: 将乌梅用沸水浸泡3分钟左右,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细,与乌梅拌匀。绿豆用沸水烫后,放在淘箩里擦去外皮,并用清水漂去。将绿豆放在钵内,加清水上蒸笼蒸3小时,待酥透后取出,除去水分,在筛上擦成绿豆沙。将特制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衬以白纸一张,先放一半绿豆沙,铺均匀,撤下乌梅、生地,中间铺一层豆沙,再将其余的绿豆沙铺上,揿结实,最后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块。
功效: 滋阴清热,解毒敛疮。
图1
莲子甘草茶
配方: 莲子15克,甘草2克,绿茶叶5克。
制法: 将上物一并放入茶杯内,冲入开水浸泡。
功效: 清心泄热。
用法: 代茶频饮。
图2
蜂蜜
配方:温开水,一勺蜂蜜
制法: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净口腔,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在溃疡面处,含1一2分钟,再咽下,重复2一3次。
功效:清热解毒
图3
柿霜糖
配方:柿霜100克,白糖250克。
制法:将柿霜与白糖拌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熬化白糖至黏稠起丝时,将糖倒入涂过熟素油的搪瓷盘内,摊平,用小刀划成2厘米的小块,即成。
功效:清热,润燥。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腔溃疡。
图4
来源:文字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中药典故】
有个妇人,产后跟婆婆关系不好,吵闹了起来,马上血随气升,晕倒在地,这就是产后血晕。
老中医爷爷带着学医的孙子小指月被请到这家里来,只见这妇人神昏口噤,气息衰微。
老爷爷说,这种血气上逆,阻胸闷膈,要当成伤科跌仆来治。《本经逢原》曰,若因恼怒气逆,阻滞经脉闭塞者,可用苏木,血化下行,闷胀可消。小指月马上又想到童便,老爷爷点点头说,就用苏木加童便活血逐瘀下行。
于是赶紧用苏木粉末煎水加童便一杯,这汤药一灌下去,妇人马上苏醒过来,咳嗽了几下,胸中闷胀之感顿消。
老爷爷跟她说,产后要以清静为本,体质薄弱,不耐怒气摧残。唯有家庭和气,大家息怒便是息病。
大家都虚惊了一场,才知道无故为小事而生气争吵乃是最无益之事,既招惹病痛,也要破费喝药。
【植物形态】
图1-2 苏木原植物
【药典之言】
苏木
Sumu
SAPPAN LIGNUM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
【性味与归经】 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痈疽肿痛。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100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质坚硬。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
图3 苏木药材
【饮片性状】锯成长约3cm的段,再劈成片或碾成粗粉。本品呈细条状、不规则片状或为粗粉。片、条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常见纵向纹理。质坚硬。有的可见按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
图4 苏木饮片
【典籍记载】
1.《唐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
2.《本草拾遗》: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
3.《海药本草》: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瘥。
4.《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5.《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
6.李杲: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
7.《医林纂要》:补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风热。
8.《用药心法》:苏木,去风与防风同用。
9.《本草纲目》:苏枋木,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10.《本草经疏》:苏方木,凡积血与夫产后血胀闷欲死,无非心、肝二经为病,此药咸主入血,辛能走散,败浊瘀积之血行,则二经清宁,而诸证自愈。《日华子》、《海药》所主,悉取其入血行血。辛咸消散,亦兼有软坚润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滞留结之血,妇人产后尤为所须耳。
11.《本经逢原》: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症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
12.《本草求真》:苏木,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血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欲)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五倍子在明代以前被错误认为是植物,直到明朝李时珍才给予了纠正:“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肌木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五倍子不是植物中草或木,而是蚜科昆虫角倍蚜或信蛋蚜在盐肌木、青麸杨树上形成的虫瘿。早春树发芽时,蚜虫便在芽上产生有性雄雌无翅蚜虫,性交后生出无翅雌虫,称于母,于母入侵芽内组织,逐渐形成多角的虫瘿,及时采收。其中由形状不同而分角倍或菱倍。倍蛋蚜的虫瘿称肚倍或独角倍,产量最大,肚倍质量最好。
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质,故在工业上用于鞣软皮革,制造塑料及蓝墨水的原料,还可做染料。清代黄官绣《本草求真》中说:“五倍子染发皂物最妙。”据日本国史资料载:在鸟羽天皇御字之际,盛行一种“湟齿风气”,湟即是染黑的意思,即用五倍子与铁浆将齿染黑。当时习尚男女并重玄服,自臣僚至妇人,不论贵贱,皆崇湟之仪式,各自染黑其齿。妇人论嫁,必湟齿以别之。自明治元年,始稍许通融,明治六年下令废止,此风遂革。
【药物形态】
图1-4 五倍子的形成
【药典之言】
五倍子
Wu Beizi
Galla Chinensis
【来源】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Diels)Rehd. et W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
【别名】棓子、百药煎、百虫仓、木附子。
【采收加工】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性味与归经】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能与主治】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药材性状】 肚倍 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图5 五倍子药材(肚倍)
角倍 呈菱形,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
图6 五倍子药材(角倍)
【饮片性状】敲开,除去杂质。
本品呈不规则碎片状。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内壁光滑。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特异,味涩。
图7 五倍子饮片
【典籍记载】
①《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热汤服。"
②《日华子本草》:"治中药毒,消酒毒。"
③《开宝本草》:"疗齿宣疳蠿,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④《本草图经》:"生律液。"
⑤《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⑥《本草衍义补遗》:"菩收顽痰,解诸热病。"
⑦《本草荤筌》:"煎汤洗眼目,消亦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⑧《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用于火伤及烫伤。"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因怕误了考期,他俩马不停蹄地赶路;都累得气短体虚。一天,他们走进了一片荒滩,又渴又饿,无处歇脚。其中一个因连日劳累火气上升,突然鼻子流血不止;另一秀才急忙用布条帮他塞鼻子。可血又从嘴里直流出来。“这可怎么办?”急得那个秀才不知所措。他想,有点水或一块湿润的石头该多好呀!
图1
正在秀才们干渴难忍的时候,听到“唰”的一声;只见一只仙鹤从他们头上飞过。口鼻冒血的那位秀才,羡慕的张开两臂喊道:“仙鹤啊,把你的翅膀借我一用,让我飞出这个鬼地方吧!”仙鹤受惊,一张嘴,叼在嘴上的一根野草掉了下来。另一个秀才捡起野草说:“翅膀借不起,先拿它润润嗓子吧。”那个口鼻流血的秀才接过野草,塞进嘴里嚼起来。不知怎么的嚼了不大一会儿,口鼻流血止住了。两人高兴极了:“哈哈,仙鹤送仙草来了。”
图2
后来,这两个秀才总算没有耽误考期;几年过去,都做了官。有一天两人见面,想起赴京途中在荒滩的遭遇和仙鹤送来的仙草。他们问了许多医生都不知此草为何物。他们想个办法,把这种草的样子画成图,命人照图寻草。这样找了好几年,总算把它找到了。为了纪念送药的仙鹤,就把这种草命名为“仙鹤草”。
【植物形态】
图3-4 龙芽草
【药典之言】
仙鹤草
Xianhecao
AGRIMONIAE HERBA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用法与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药材性状】 本品长50~100cm,全体被白色柔毛。茎下部圆柱形,直径4~6mm,红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色,有纵沟和棱线,有节;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暗绿色,皱缩卷曲;质脆,易碎;叶片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托叶2,抱茎,斜卵形。总状花序细长,花萼下部呈筒状,萼筒上部有钩刺,先端5裂,花瓣黄色。气微,味微苦。
图5 仙鹤草药材
【饮片性状】除去残根和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多数方柱形,有纵沟和棱线,有节。切面中空。叶多破碎,暗绿色,边缘有锯齿;托叶抱茎。有时可见黄色花或带钩刺的果实。气微,味微苦。
图6 仙鹤草饮片
【典籍记载】
《履巉岩本草》:叶:治疮癣。
《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
《百草镜》: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
《植物名实图考》:治风痰腰痛。
《伪药条辨》:治瘰疬。
《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运用于肺病咯血,肠出血,胃溃疡出血,子宫出血,齿科出血,痔血,肝脓疡等症。
注:
1.文中植物形态图片来源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本草园,开篇故事和其余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相传,几百年以前,厚朴树本是上帝最宠爱的太子。一次,上帝带着他考察疆域,了解民情,途经东乡路过长岭岗时,太子为东乡朴实的乡风民情、美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
当他正要随父皇起驾时,发现在吊脚楼上一群土家姑娘在纺纱、绣花。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洒脱优雅的举止,颜如桃花的面容,深深吸引住了他。
姑娘们举手投足妩媚秀雅,身材窈窕,步履轻盈,款款细语,落落大方。太子蓦然感觉到,这白云深处的木屋吊脚楼,比自己居住的天宫更舒适自由,姑娘们比身边的仙女更多情美丽,他当即请示父皇要留下来。
父皇一听,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潭,自己年事已高,这次带他出来巡游,原本是要开拓他的眼界,回去就要传位给他。几个皇子中数他最聪明,具有镇疆治国的鸿鹄大志和能力。再说皇帝的长子,就算他是阿斗也不能把他留在这穷乡僻壤。
但是太子的决心已定,怎么也不肯再回到皇宫。父皇气急了,一挥手就把儿子变成了一棵厚朴树放在了木屋旁的田里。心想,让他经受山风苦雨的洗刷,让他遭受严寒贫瘠的考验,让他对这群野丫头可望而不可及。他经受这样的磨难后,再接他回宫接任大位,他一定会从命的。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回宫的上帝吃不香睡不着,整日牵挂着儿子,于是派遣天兵天将到长岭岗接太子回宫。
天兵天将看见太子化作的大树经过人间烟火熏陶,已置根于深深的泥土里,长得郁郁葱葱,和山村木屋浑然一体。太子表示,坚决不回去,要留下与山中土家人为伴。
天兵天将和太子本是铁哥们,见太子深爱着这方土地,深爱着这木楼里的姑娘,不忍心强迫太子回宫,于是成全了太子的心愿让他留在了人间。
临行时,天兵天将问太子有什么要帮助的,太子看了看身边的人们,对哥们说:“他们虽然很贫穷,但很勤劳,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天兵天将说:“我们是神仙,他们是凡人,就是有神丹妙药也不能直接送给他们,要经过一种转换,让他们经过勤劳才能获取。”
太子一听觉得有理,连忙与天兵天将商量办法。最后太子决定,让天兵天将把上帝御赐的让他们在途中急用的仙丹留下来,普助人间。天兵天将告诉太子,仙丹只能经过他的身体后,再变换成另一种物质,让山民通过劳作才能获取,以帮助他们解除疾苦,达到幸福快乐地生活的目的。
就在太子满心高兴地接受仙丹的时候,天兵天将却拉住太子的手哭了。天兵天将说:“在天宫,你贵为太子,但你从不把我们当下人看,而是把我们当哥们,亲如手足。今天你已经违反天条,遭受了凡尘之苦,但还可以随我们回到天上,享受荣华富贵,回到从前。如果你现在一接过仙丹,你就再也回不到天宫了,你就永远成为凡尘之物了。”
太子不解,连忙问:“为什么?”
天兵天将说:“因为你现在是身处凡尘,双脚已伸进泥土中,半神半人,仙丹一接触你的身体,你就会变成你现在的模样,永远也回不到你太子的原形了,并且再也回不到天宫了。”
太子一听急了,说:“那我赶快把脚从泥土中拔出来,在空中接受。”
天兵天将们笑了,说:“那正是我们前来的目的,一道回宫。”一个平时与太子特铁的天兵连忙补充道:“你只要把脚挪动一下,不接仙丹,你就会随同我们立刻飞到天上。”
太子一听哭了,经再三权衡,太子最后还是决定长留人间,要用自己的一生为人类做实事,来解决人们的疾苦,让姑娘小伙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太子毫不犹豫地接过仙丹,一口吞进了肚子。随即,太子那挺拔单薄的身体披上了一件柔软暖和深紫色的龙袍,供他遮风挡雨。
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当看到大山里的人们受苦受难的时候,太子就用身上的这件龙袍普度众生。当人们遇到胸腹疼痛、翻胃、呕吐、寒温、泻痢等疾病的困扰时,只要从龙袍上取下一小块皮熬汤喝,病痛顿除。
当人们婚丧嫁娶没有经费时,只要砍倒厚朴树,剥去树身上的龙袍到集市上去卖,就能换回钱,解决他们的困难。去了皮的厚朴树同时也是制作高档家具的最佳木料。
【植物形态】
图1 厚朴植物 图2 凹叶厚朴
【药典之言】
厚朴
Hou po
MA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
【来源】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采收加工】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药材性状】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0.2~0.7c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0.3-0.8cm,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朴) 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枝皮(枝朴) 呈单筒状,长10~20cm,厚0.1~0.2c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图3 厚朴药材(干皮——未除去粗皮)
图4 厚朴药材(干皮——去除粗皮)
【饮片性状】厚朴 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本品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椭圆形皮孔或纵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图5 厚朴饮片
【典籍记载】
①《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②《名医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
③《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藏不安。调关节,杀腹藏虫,明耳目。"
⑤王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⑥《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据说,很久以前,唐代顺州南河县(今河北邢台一带),有一个名叫何田儿的小伙子,从小体弱多病,骨瘦如柴,就外出寻求民间中草药治病。有一天,他走到一座庙宇前,因饥饿体力不支,昏倒在地,被庙里道士所救。后来,他就拜庙里道士为师,苦心修练道术,以强健体魄,身体状况大有改善。一晃30年过去,何田儿五十有余,未曾婚娶,一日何田儿与朋友相聚,多饮了几杯酒,回来路上醉卧不醒,朦胧中好似看见两株三尺余长的藤蔓,相交一起,久久不散,散后不久,再度相交,如此循坏往复,田儿见到此景,心中十分诧异,顿时酒醒,发现自己躺在路旁藤蔓之下,就好奇地挖出藤蔓下的根,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不一,带回庙宇请教道长以及众道士,但都不知是何种植物。有一日,上山偶遇一山中长发老者,步履快捷,耳聪目明,须发乌黑,何田儿向老者请教这是何物,并把梦境告之老者。老者说,此藤所呈相交之象,的确十分奇怪,但似有龙凤呈祥之兆,这是上天降给你的祥瑞,赐给你的神药,不妨服之试试。何田儿听之有道,多谢老者指教,抬头后发现老者已不知去向,不由得惊出一身汗。他回去把这种根晒干研成粉,每日服之,服用一段时间后,何田儿感到日渐强壮,宿疾自愈,服用了一年多何田儿的须发变得乌黑,红光满面,有返老还童之象,且在花甲之年娶一妙龄之女为妻,竟生儿育女。何田儿喜上眉梢,将名字改为能嗣,并将此药的服法传授给儿子延秀,又传给孙子何首乌。何首乌服用此药后,须发乌黑到年老不变,体质强健,子孙满堂,何首乌年值130岁时,须发仍未白,乌黑油亮如年轻小伙子,乡邻都来请教何首乌服了什么长生不老药,何首乌拿出这种怪状根块给乡亲看,但大家都不知道为何物,一位头领说,那就叫它何首乌吧,何者,是首乌之姓也。从此,何首乌延年不老的效用流传到民间,后被后世医家收录于本草之内作为药物。
【植物形态】
图1-2 何首乌原植物
【药典之言】
何首乌
He shou wu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块根。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用于疮痈, 瘰疬,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
【药材性状】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 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 味微苦而甘涩。
图3-4 何首乌块根
图5 何首乌鉴别特征“云锦花纹”
图6 何首乌药材
【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块。外表皮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切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横切面有的皮部可见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图7 何首乌饮片
【炮制品】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称为制何首乌。取何首乌片或块,照炖法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或照蒸法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即得。外观呈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厚约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脂血症。
【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何首乌,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何首乌录》: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气及肠风。
《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滇南本草》:涩精,坚肾气,止赤白便浊,缩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办白癜风,疮疥顽癣,皮肤瘙庠。截疟,治痰疟。
《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解带下。
《本草述》:治中风,头痛,行痹,鹤膝风,痫证,黄疸。
《本草再新》:补肺虚,止吐血。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三国时期,安徽亳州有一农妇,她的丈夫平素身强力壮,一日肋下突然痛如刀绞,郎中们个个束手无策,竟被活活痛死了。邻里有一无赖企图谋色,告她毒死亲夫,官府因无确凿证据,难以定罪。恰遇华佗从衙前经过,经尸体解剖,发现胆内有一块巨石,大如鸽卵,这才真相大白。那无赖被杖脊三十,示众三日。
农妇因怀念丈夫,就将华佗取出的这块石头用网袋装好,终日挂在胸前。一天,她上山割了一大捆草抱回家,忽然发现那块石头竟化了一些,第二天又去割草,回来见石头又小了一些,就告诉了华佗。华佗将草按类分开,把那块石头先后放在每一种草上做试验,结果终于找到了能化胆石的草。他说:“这种草的叶子圆形的很像金钱,它化开胆里的石头,生命比金钱贵重,就叫它金钱草吧!”
从此,医生上山采集这种药草,专门治疗胆结石病,效果很好。金钱草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功能通淋排石,利胆退黄,清热解毒。尤以治疗肝胆结石为其“强项”。全国各地作金钱草应用的植物很多,其中以广东金钱草和连钱草最为常用,两者均有利尿、通淋、排石、清热解毒的作用。但从临床实践来看,金钱草擅医肝胆结石,广东金钱草和连钱草对泌尿系结石“情有独钟”,而清热解毒则以金钱草和连钱草为优。
【植物形态】
图1-2
【药典之言】
金钱草
Jin Qian Cao
Lysimachiae Herba
【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药材性状】本品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长1~4cm,宽 1~5cm,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腋,具长梗。蒴果球形。气微,味淡。
图3 金钱草药材
图4 金钱草叶水浸后
【饮片性状】除去杂质,抢水洗,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实心。叶对生,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出,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的条纹。偶见黄色花,单生叶腋。气微,味淡。
图5 金钱草饮片
【典籍记载】
①《百草镜》:"治跌打损伤,疟疾,产后惊风,肚痈,便毒,痔漏;擦鹅掌风;汁漱牙疼。"
②王安卿《采药志》:"发散头风风邪。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捣汁冲酒吃。"
③《纲目拾遗》:"去风散毒。煎汤洗一切疮疥。"
④《本草求原》:"祛风湿,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络,止跌打闪伤(痛),取汁调酒更效。"
⑤《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下血。"
⑥《中国植物图鉴》:"可作强壮剂。治慢性肺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解热,镇咳,止渴,止血,利尿。治小儿痫热,疳病,瘰疬;研汁点暴赤眼;以盐揉贴肿毒并风癣。"
⑧《安徽药材》:"治膀胱结石。"
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鲜草捣汁外敷撑耳寒(腮腺炎)。"
⑩《陆川本草》:"消肿止痛,破积。治妇人小腹痛。"
⑾《贵阳民间药草》:"治红崩带下,肺结核。"
⑿《浙江民间草药》:"治高血压。"
⒀《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黄疸,肺痈。"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仙鹤:叼来了白术
传说南极仙境有只仙鹤,衔着一支药草,想把它带到人间, 种植在最好的地方。仙鹤来到了天目山麓上空,看到下界有一块依山傍水、向阳和避风的盆地,便降落下来,把口里衔着的药草种了下去。仙鹤日里除草、松土和浇水,夜里就垂颈俯首守护在旁,日子一长,仙鹤竟化成了一座小山,人称 “鹤山”。有一年,鹤山附近发生一场大瘟疫,不少人染病在床。这一天,正是九月重阳,秋高气爽,於潜街头,来了一位姑娘,白衣白裙,上绣朵朵菊花和点点朱砂。她摆了摊在叫卖白术,对一些无钱的病人则免费发放,有个药店老板见有利可图,就全部收买了下来。
图1 白术植物
果然,这白术奇效无比,人们个个摆脱了病魔,药店老板发了一笔大财,他贪得无厌,想起姑娘临走时说家住鹤山,便入山寻找,可找来找去,找不着一户人家。老板娘知道这拿,心生一计,对着老板耳朵,如此这般一说,把老板 说得眉开眼笑。
转眼到了第二年重阳,那白姑娘又来卖白术了,这一 次,老板显得百般殷勤,搬凳献茶。白姑娘一坐定,老板娘 偷偷地用针穿了一根红线,别在了姑娘的衣裙上,白姑娘收了钱就走,老板却带了一个伙计,悄悄地跟了上去。白姑娘 顺着一条荒芜的羊肠小道往山坡上走,走着走着,忽然不见了。老板和伙计急忙满山寻找,在山冈找着了一株穿着红线的药草,香味扑鼻,老板开心极了,说:“好!这个活宝贝可落到我手里了!”他大声叫喊伙计:“快!快!拿锄头来。”谁知一锄头掘下去“啪”的一声,闪出一道金光,刺瞎了老板的眼睛。那株千年老白术,就无影无踪,再也找不着了。以后,再没有人见到那白衣姑娘。
【植物形态】
图2-3 白术植物
【药典之言】
白 术
Baizhu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图4 白术药材(祁白术)
【白术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散生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木部具放射状纹理;烘干者切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图5 白术饮片
【炮制品】麸炒白术 本品形如白术片,表面黄棕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图6 麸炒白术饮片
【典籍记载】
《名医别录》:“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甘,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医学启源》: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茯苓,在《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上品,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名,曰:伏灵、伏菟、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伏神。茯苓,《史记▪龟策传》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也。
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小雨连绵下了数月,将士水土不服,染上了风湿疾患。眼看临城却兵败,他十分焦急。后有几位士兵偶然服食了茯苓,病竟痊愈。他大喜,急派人往盛产茯苓的罗田县运来了大批茯苓,将士们吃后风湿病果然好转起来。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茯苓治疗风湿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广为传诵。
图1 茯苓
【药典之言】
茯苓
Fu Ling
PORIA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采收加工】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药材性状】
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图2 茯苓药材(茯苓个)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图3 茯苓药材(立方块)
图4 茯苓药材(方块状)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图5 茯苓药材(茯苓片)
【饮片性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图6 茯苓饮片(片)
图7 茯苓饮片(块)
图8 茯苓饮片(丁)
【典籍记载】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⑨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⑩《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⑾《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⑿《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⒀《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⒁《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且水既去,则小便自开,安有癃闭之虑乎,水去则内湿已消,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故水去则胸膈自宽而结痛烦满不作,水去则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相传唐代,有一个名叫刘师贞的人,其兄患风湿顽症多年,长期卧床不起,家人遍访各地验方屡试,皆无良效。一个晚上,刘师贞梦见为治兄病,自己四处访医,忽遇见一位老翁,师贞上前求教道:
“我兄患有严重风湿病,虽经多方治疗,仍无良效,请问有何办法治疗?”老翁道:
“你兄所患风湿,一般药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种药物可治,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说完后老翁就不见了。师贞便知此是仙人托梦,连忙记住药名。
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医药书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这种药,只好走访名医药农,竟无一人知道是何药物,师贞十分着急,寝食不安。就在此时师贞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逝世多年的老母亲。师贞向母亲诉说了哥哥的病情,并告知曾有一仙人托梦授方,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但无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药物。其母连忙告知道:
“胡王使者就是羌活。”师贞醒后即用羌活浸酒给兄饮服,兄的多年顽疾果真慢慢痊愈了,从此,人们便知道了羌活的祛风湿作用。
【植物形态】
图1-4 羌活植物
【药典之言】
羌活
Qiang Huo
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 或宽叶羌活 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 de Boiss. 的干燥根茎和根。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药材性状】
羌活 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图5 羌活药材(蚕羌)
宽叶羌活 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图6 羌活药材(大头羌)
【饮片性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不规则形横切或斜切片,表皮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外侧棕褐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放射状纹理。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而辛。
图7 羌活饮片(蚕羌)
【典籍记载】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明目,赤目痛,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藏。”
《药性赋》:“味苦、甘,平,气微温,无毒。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排巨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证,乃手足太阳表里引经之药也。”
《本草蒙筌》:“味苦、甘、辛,气平、微温。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无毒。羌活则气雄,独活则香细。气雄者入足太阳,香细者入足少阴。足知羌活本手足太阴表里引经之药,而又入足少阴厥阴二经。”
《景岳全书》:“味微苦,气辛微温,升也,阳也。用此者,用其散寒定痛。能入诸经,太阳为最。”
《药性本草》:“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瘀,手足不遂,口面歪斜,遍身顽痹。”
《珍珠囊》:“羌活治肢节疼痛,太阳本经风药也。羌活若为太阳风药,而足太阳与少阴肾为表里,羌活亦入之。”
《用药法象》:“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
注:
1.文中故事、药材与饮片图片来源于网络,植物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志》。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的改变,用眼时间越来越多,很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出现眼睛干涩、眼红等症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不少人将眼药水视为“居家必备”。
PART1 眼药水勿长期使用
不少人会在熬夜、眼睛疲劳、有红血丝的情况下,使用抗疲劳眼药水,以保证眼睛清凉、通透。实际上,眼药水虽能缓解视觉疲劳,但也不能长期使用。
01
含有缩小瞳孔、抗过敏的成分
抗疲劳眼药水中,有的含有缩小瞳孔的成分。随着瞳孔缩小,使用者眼睛会更聚焦,看东西更清楚,但长期使用则会影响瞳孔的舒张功能。抗疲劳眼药水中的抗过敏成分可适当缓解眼痒症状,宜短时间内使用,但在使用前也要获得医生许可。
02
含有防腐剂
眼药水中大多含有防腐剂,若长期使用会使眼睛的结膜杯状细胞发生损伤,导致患上干眼症,造成眼睛发红、干涩或疼痛。因此,使用不宜太过频繁,每天点眼药水3-4次为宜。
PART2 眼药水的正确使用方法
01
认真阅读说明书
使用眼药水前,除了注意有效期和包装完整度,还需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成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效时限等。建议大家在眼药水瓶或盒子上标记开瓶日期,避免忘记哦!
02
正确滴眼步骤
图1
第一步:清洁双手,打开瓶盖,避免瓶盖瓶嘴接触其他物品,以免污染;
第二步:头部尽量向后仰或平躺下来,用食指将下眼睑下拉与眼球分开;
第三步:将眼药水瓶嘴对准眼睛,点在结膜穹窿内,滴1-2滴即可。注意,眼药水瓶嘴尽量不要接触到眼睛或睫毛,以防药瓶受污染,点完药水后应立即盖上瓶盖。
第四步:闭眼休息至少5分钟,避免眨眼。
第五步:在睁开眼睛之前,用纸巾将流到眼睛周围的眼药水或泪水擦拭干净。
提示:若需要点两到三种眼药水,每种应间隔5-10分钟;若需同时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应先点眼药水,隔5分钟再抹眼药膏。
PART3 眼药水保存小妙招
眼药水应尽量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太高容易导致其变质。每次使用前要观察眼药水是否清亮透明、有无变色或霉菌团出现。注意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每次使用后要把盖子拧紧,减少污染和药液外漏情况。此外,眼药水应尽量与其他类水剂药物分开存放。
注:内容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中药典故】珍珠
中国古代宫廷一直将珍珠粉视为美容护肤佳品。说起珍珠,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东海里有颗夜明珠,夜间光芒四射,照得海上犹如白天,渔民因此可以在夜间出海捕鱼。有一天,海怪想侵吞夜明珠,一位青年渔民为保护夜明珠与海怪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身负重伤,后来得到龙王女儿相救,龙女还和青年结下百年之好。可是,这一消息被当地的一个恶霸知道后,他想夺龙女为妾,害死了龙女的丈夫。悲痛之余,龙女重返龙宫。以后,每当丈夫的忌日,龙女仰望陆上墓地,两眼泪汪汪,这泪水就成了珍珠。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也引用了这段哀婉的传说。
【动物形态】
图1 马氏珍珠贝
图2-3 三角帆蚌
图4 褶纹冠蚌
【药典之言】
珍 珠
Zhenzhu
MARGARITA
【来源】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 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Leach) 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采收加工】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疮疡不敛,皮肤色斑。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味淡。
图5 珍珠药材
【饮片性状】珍珠洗净,晾干。珍珠粉 取净珍珠,碾细,照水飞法(通则0213)制成最细粉。
图6 珍珠粉饮片
【典籍记载】
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
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
③《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④《日华子本草》:"安心、明目。"
⑤《本草衍义》:"小儿惊热药中多用。"
⑥《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⑦《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⑧《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大青叶
相传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李世民刚刚平定天下,但是残兵流匪仍流窜乡里,祸害百姓,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中原地区发生了瘟疫,死人无数。官府派官员前往疫区监督疫情的控制,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情无法控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恰巧“药王”孙思邈在中原地区采药,得知疫情后便主动前往疫区。孙思邈发现所有感染瘟疫的患者都有头面肿大,全身高热,出现红斑等症状,便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拿出一种叶子,让百姓煮水喝。那些患者喝完后,症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但是,由于患者太多,药材很快就用完了。于是,孙思邈就发动百姓上山挖药材,但是百姓大多不认识,因此常常会弄错。孙思邈看到这种情况,就给百姓编了句口诀 “叶大,色青,高三尺,夏月吃来,无肿赤”。正是由于有了这句口诀,百姓去摘这个药材时便很少出错,这句口诀也就世代相传。最后人们就把这个药材称为大青叶,也都知道这是用来治疗瘟疫的。
【植物形态】
图1 菘蓝植物
图2 菘蓝的花蕾
【药典之言】
大青叶
Daqingye
ISATIDIS FOLIUM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图3 药材图
【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碎段。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叶柄碎片淡棕黄色。质脆。 气微,味微酸、苦、涩。
图4 饮片图
【典籍记载】
①《纲目》: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诸蓝形虽不同,而性味不远,故能解毒除热,惟木蓝叶力似少劣,蓝子则专用蓼蓝者也。至于用淀与青布,则是刈蓝浸水,入石灰澄成者,性味不能不少异,不可与蓝汁一概论也。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亦取其杀虫降火尔。如此之类,不可不知。......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②《本草经疏》:《甄权云大青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③《本经逢原》: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
④《本草正义》:蓝草,味苦气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专主温邪热病,实热蕴结,及痈疡肿毒诸证,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广。又能杀虫,疗诸虫毒螫者,盖百虫之毒,皆由湿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即为解毒杀虫之品。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会常备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如果乱放就会影响美观而且使用不方便,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些整理药品的小技巧。
图1
检查保质期
在整理药品之前,第一步就是确认药品是否过期,一般普通药物的保质期通常在6~36个月,建议每5~6个月进行保质期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图2
1.过期的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记得将药品包装分类丢到指定的垃圾桶。
2.近保质期:如果家里的习惯是5~6个月整理药品,建议将7~8个月保质期内的药品作为近保质期。
3.长保质期:划分为长保质期的药虽然短期不会过期,但是也要注意定时检查。
按效用分类
家庭用药的种类一般比较常见,可以按照外伤、内服、外用、日常保健进行分类。
图3
1.外伤药:像碘伏、创可贴、棉签、生理盐水、酒精喷雾属于外伤药,家中适当备一些,可以预防紧急情况的发生。
2.内服药:像感冒灵、晕车药、止咳糖浆、头孢等这些都属于内服药。
图4
3.外用药:乳膏、眼药水、红花油等。
图5
4.日常保健:维生素、葡萄籽软胶囊、叶黄素等。
药品的摆放
1.将所有药品名称和日期的一面朝上竖着放,纵向摆放更省空间,日常保健的药品比较常用,放在最外侧更方便查找。
2.可以剪下药盒的一侧盖子,这样拿取更方便。
图6
3.给临近保质期的药品和看不见名字的药品贴上标签,一来可以起来提醒作用,二来下次找药就方便多了。
图7
推荐装药的容器
1.小药箱:经常外出旅行可以将药品装入药箱里放在车上,方便外出携带,应对突发情况。
图8
2.透明收纳盒:可以叠放在家里桌子上,既美观又整洁,能让空间划分得更清晰,存储也能快速对应位置了。
图9
以上就是这次的药品整理小思路,安全用药真的很重要,一点点用心的小技巧能够让日子过得更舒心,也能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
内容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很多人有时会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还伴有眼痒、流泪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这些其实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症状,鼻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头痛、慢性咳嗽等,当鼻腔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时,人体的诸多功能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过敏性鼻炎患者如果不加以治疗,任其发展,容易引起哮喘、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很多人会把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使用错误的治疗方法,反而让自己更难受。那么,如何辨别症状,针对性地使用药品呢?
图1
过敏性鼻炎的表现症状
01经常鼻子发痒
每天常有数次阵发性发作,随后鼻塞和流涕,尤以晨起和夜晚明显。有时鼻外、软腭、面部和外耳道等处发痒。
02大量清水样鼻涕
当急性反应趋向减弱或消失时,可减少或变稠厚,若继发感染可变成粘脓样分泌物。
03鼻塞时间长
程度轻重不一,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亦可为交替性。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一周就会好,若持续时间过久,很可能是过敏所致,若不及时就医,易并发鼻窦炎、睡眠障碍等。
04呼吸时有“咻咻”声
气道受阻时会咳嗽、胸闷、喘鸣,所以当发现呼吸时伴随“咻咻”声,很可能是过敏所致,应尽快就医。
05嗅觉障碍
如果是由于黏膜水肿、鼻塞而引起者,多为暂时性。
06失眠
当发现长期鼻塞、眼睛痒等过敏症状恶化到影响睡眠时,应尽快就医。
07很难专心
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常伴有过敏性结膜炎,造成眼睛痒、打喷嚏、耳朵痒,浑身不舒服,不仅很难专心,脾气也会焦躁。
08疲倦无力
长期过敏会干扰睡眠,导致患者体力透支,还可能让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亢进,感到疲倦。
09情绪低落
过敏严重时,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令患者情绪低落。
以上并是过敏性体征的表现,是否真是过敏性鼻炎需要专业医生确诊。
专业联合用药
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联合药物治疗,可用免疫疗法。对症治疗,找到病因,切断变应原,配合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西药治疗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因嗜睡等副作用,临床逐渐弃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常用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等。无困倦、嗜睡等副作用,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乙氟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副作用小,可以更好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并对预防哮喘有一定作用。
药店常备的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片、咪唑斯汀缓释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枸地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氮卓斯汀片等。
图2
图3
中成药治疗
1、鼻炎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用于风邪蕴肺所致的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适用人群: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
推荐注意: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 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得驾车及高空作业。
图4
2、通窍鼻炎颗粒
功能主治: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适用人群: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患者。
推荐注意:过敏体质者慎用。
图5
外用类药物治疗
1、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适应症:预防和治疗常年性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其症状主要有鼻痒、鼻阻、流鼻涕、打喷嚏等。
适用人群:6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过敏性鼻炎患者。
推荐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滴通鼻炎水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伤风鼻塞、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渊(鼻窦炎)。
适用人群: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者。
推荐注意:切勿接触眼睛,鼻黏膜损伤者慎用。
图6-7
联合用药治疗
1、联合用药原则:口服药(中成药)+外用药(中成药或西药)
举例:
1、通窍鼻炎颗粒+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2、鼻炎康片+鼻炎通喷雾剂
2、联合用药原则:抗过敏药(西药)+治疗药物(中成药)+保健品
举例:
1、氯雷他定+苍耳子鼻炎胶囊+维生素C
2、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鼻炎康片+维生素C
3、联合用药原则:治疗药物(中成药)+保健用具
举例:
通窍鼻炎颗粒(或鼻炎康片)+成人装鼻腔清洗器
来源:内容搜集整理于百度医生。
【中药典故】
自古以来,许多帝皇将相为追求“长生不老”费尽心机,却收获甚微。现今,世界有五大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长寿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世界五大长寿村之一广西巴马长寿村,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当有客人来到家中作客时,主人会亲自捧出一碗"火麻汤",以供客人享用。火麻汤在巴马又被称为是"长寿汤",是最具特色的传统食品,火麻汤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而不饱和脂肪酸是其发挥功效的关键因素。经常食用,可以起到心脑血管保健的作用,它能提高心力储备、润肠通便、防止老年人便秘,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是巴马当地人得以保持着年轻外表与健康体态的一大关键因素。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火麻仁补中益气,久服康健不老,神仙也。”长寿火麻汤是巴马当地最具特色的一种绿色健康的食品,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吃,其中富含人体必需但又稀缺的不饱和脂肪酸;火麻油可溶于水,因而具有很好的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植物形态】
图1-2 火麻仁植物
【药典之言】
火麻仁
Huo Ma Ren
Semen Cannabis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收加工】秋季果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药材性状】
火麻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图3 火麻仁药材
【饮片性状】火麻仁 除去杂质及果皮。
图4 火麻仁饮片
【典籍记载】
①《神农本草经》:"补中益气。"
②《名医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③《药性论》:"治大肠风热结湿及热淋。"
④《唐本草》:"主五劳。"
⑤《食疗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
⑥《本草拾遗》:"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
⑦《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
⑧《纲目》:"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
⑨《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传说很早以前,青城山下有个名叫张方的人,养了一只聪敏驯服的黄狗,名叫“阿黄”,每日进进出出都和主人在一起。一天,张方在外饮酒后,提灯笼回家,经过一片沼泽地时,竟醉倒在草丛里。灯笼里的烛火,燃着了身边的枯草,“阿黄”急得“汪汪”直叫,急忙跑向旁边的水坑,用爪子沾了水,洒在张方的脸上。张方惊醒过来,看到草丛中火仍在烧,便折下树把火扑灭。然后感激地吻了一下“阿黄”的脸,带它回家。又一次,张方因为夜里摸黑赶路,掉进一口很深的枯井里, “阿黄”又直急得“汪汪”叫,一直在井边守到天亮。当有个人经过这里时,“阿黄”便跑过去瞌头求救。那人到井边一看,发现了井下的张方。张方说:“请你把我救出来!我把衣袋里的十元钱给予您作酬劳。”那人说:“您如果把黄狗给我,我就救您上来。”张方说:“这狗是我的命根子,我不能送给您。钱如果不够,就给一二百元也可以。”那人说:“不把狗送给我,你就别想出井。”眼看要成了僵局,“阿黄”听了,走到井边,伸出头来,向张方摇了摇头。张方懂得“阿黄”的心思,就对那人说:“好吧,我把'阿黄’送给您,快救我上来!”那人才把张方救了上来,并用绳子系了“阿黄”,把“阿黄”带走了。过了三天,“阿黄”在夜里悄悄跑了回来。张方亲吻着“阿黄”,高兴极了!一天夜里,家里进了贼,“阿黄”猛地跃起,咬住贼的手,贼力气大,竟用匕首刺穿了“阿黄”的喉头,鲜血顿时涌了出来。张方醒后高喊抓贼,邻居们闻声赶来,把贼捉住送到官府治罪。他们走后,张方挣扎着爬起来,一眼看到“阿黄”血里,心疼得放声大哭。方含泪埋藏了“阿黄”。每隔几天,他就去坟地看看。一个月后,见“阿黄”的坟头上长出了一株草,草叶上有密密麻麻的黄毛,很像“阿黄”。张方便拔起这草,放在鼻边闻着,一阵异香,浑身舒畅,他患病的腰部的伤痛仿佛好了不少。他想:一定是“阿黄”送这药来给我治腰伤了。于是,就将这草连根拿回家去煎了吃。第二天,腰伤果然痊愈了。因为这草像死去的“阿黄”,所以便取名为“金毛狗脊草”,也就是现代称谓的“狗脊”了。
【植物形态】
图1 图2
<
图3 图4
【药典之言】
狗脊
Gouji
CIBOTII RHIZOMA
【来源】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性味与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长块状,长10~30cm,直径2~10cm。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质叶柄,下面残存黑色细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无臭,味淡、微涩。
图5 狗脊药材
生狗脊片 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长5~20cm,直径2~10cm,厚1.5~5mm;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质脆,易折断,有粉性。
图6 生狗脊片
熟狗脊片 呈黑棕色,质坚硬。
图7 熟狗脊片
【饮片性状】烫狗脊 取生狗脊片,照烫法(通则0213)用砂烫至鼓起,放凉后除去残存绒毛。本品形如狗脊片,表面略鼓起。棕褐色。气微,味淡、微涩。
图8 烫狗脊片
【典籍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
2、《名医别录》:"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闇,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3、《药性论》:"治男子女人毒风软脚,邪气湿痹,肾气虚弱,补益男子,纹筋骨。"
4、《本草纲目》:"强肝肾,健骨,治风虚。"
5、《玉楸药解》:"泄湿去寒,起痿止痛,泄肾肝湿气,通关利窍,强筋壮骨,治腰痛膝疼,足肿腿弱,遗精带浊。"
6、《纲目拾遗》:"金狗脊止诸疮血出,治顽痹,黑色者杀虫更效。"
7、《中华本草》:“补肝肾,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
8、《本草蒙筌》:“治腰背强疼,关机缓急。理脚膝软弱,筋骨损伤,女子伤中欠调,老人失溺不节,周痹寒湿,并可医痊。”
9、《本草备要》:“治失溺不节(肾虚),脚弱、腰痛、寒湿。”
10、《雷公炮制药性解》:“主肾气虚弱,风寒湿痹,腰膝软弱,骨节作疼,老人失滋不节,女子伤中淋露。”
11、《新修本草》:“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1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疗失溺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女子伤中,关节重。”
13、《医学入门》:“狗脊草苦甘微温,断诸疮血治痹顽,强膂坚脊利腰脚,失溺伤中补肾元。能止诸疮血出,治周痹寒湿,膝痛脚软,腰背强痛。此药能利机关,坚筋骨,颇利老人。疗失溺不节,伤中肾虚,亦补益之剂也。”
14、《本草正义》:“能温养肝肾,通调百脉,强腰膝,坚脊骨,利关节,而驱痹着,起痿废;又能固摄冲带,坚强督任,疗治女子经带淋露,功效甚宏,诚虚弱衰老恒用之品。”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夏天来了,女生们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漂亮裙子享受夏天了,为此减肥可能也被安排上日程了。但是节食期间你会空腹吃水果吗?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水果不能空腹吃。
1、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自古以来深受我们的喜爱,但是在空腹却不能多吃,不仅仅是因为荔枝的含糖量高,多吃会引起糖尿病。如果在空腹的时候吃太多荔枝,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引起高渗性昏迷。
图1
2、橘子
橘子富含丰富维生素,对人体有益。但橘子也含有有机酸,不适合空腹食用,空腹时有机酸会使胃酸突然增多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图2
3、柿子
柿子中的鞣酸和果胶含量都很高,如果在空腹情况下食用,柿子中的鞣酸会与胃酸结合,导致胃柿石的产生。胃柿石会对胃壁黏膜造成刺激,甚至引起胃痛、胃痉挛。
图3
4、香蕉
通常情况下香蕉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但是在空腹下食用,会使身体中钙、钠等物质失衡,并对肠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腹泻。
图4
5、菠萝
菠萝中含有蛋白分解酵素,空腹食用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黏膜。如果原本就存在胃肠道问题的人空腹吃菠萝,还可能引起胃灼热、腹痛等症状。
图5
来源:文字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中药典故】 细辛
很久以前,蜀中有一个医术高超的老中医膝下无子,于是千挑万选了一位学徒拟做义子。这名学徒聪明伶俐,手脚勤快,深得老中医的喜欢。唯有一点:做事不够细心,让老中医很头痛。
为此老中医每每训斥,但收效欠佳。
某日,老中医出诊在外,家中突然来了一名高热病人。病人家人万分焦急,跪在地上求学徒诊治。这名学徒仔细把脉后确定了病症,胸有成竹地给病人抓了药。谁料病人服药后病情突然加重,家属带着一帮人气势汹汹地杀到老中医家。多亏老中医及时赶回,调整治疗,才力挽狂澜免去一场流血事件。
老中医审视药方并无错处,于是将患者的药渣寻来细细查看,发现原来是学徒抓错了一味药。他将金钱草当做散寒草配给了病人。老中医将散寒草取出,当着徒弟的面,将其更名为“细心”以时刻警醒弟子做事细心。后来这味中药的药名就慢慢演变为“细辛”了。
【植物形态】
图1-2 细辛植物形态
【药典之言】
细辛
Xi Xin
ASARI RADIX ET RHIZOMA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 或华细辛(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
【采收加工】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药材性状】
北细辛 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 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
华细辛 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气味较弱。
图3-4 细辛药材(北细辛)
【饮片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呈不规则圆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根细,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切面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图5 细辛饮片
【典籍记载】
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复方板蓝根颗粒是人们家中的常备药,那么,大家听说过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吗?复方板蓝根颗粒与复方南板蓝根颗粒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 板蓝根与南板蓝根的区别
药用板蓝根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和根,称为“南板蓝根”,另一种是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称为“北板蓝根”。《中国药典》2020版分别以“南板蓝根”、“板蓝根”为名收载。
板蓝根
Banlangen
ISATIDIS RADIX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图1
南板蓝根
Nanbanlangen
BAPHICACANTHIS CUSIAE RHIZOMA ET RADIX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茎和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茎,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根茎呈类圆形,多弯曲,有分枝,长10~30cm,直径0.1~1cm。表面灰棕色,具细纵纹;节膨大,节上长有细根或茎残基;外皮易剥落,呈蓝灰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蓝灰色,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髓。根粗细不一,弯曲有分枝,细根细长而柔韧。气微,味淡。
图2
二者对比
南北板蓝根有相似的功效,但因成分及其含量不同,功效又有所差异。
南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丹毒。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有文献报道,从解热、抗炎试验结果比较,板蓝根的作用优于南板蓝根:但从抗癌有效成分看,南板蓝根中的靛蓝含量高于板蓝根。
二、 复方板蓝根颗粒与复方南板蓝根颗粒的区别
图3-4
1.处方组成不同
复方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大青叶。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南板蓝根、紫花地丁、蒲公英。
2.适应症不同
复方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方中板蓝根、大青叶均具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其中板蓝根偏于清热利咽,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两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具有消炎解毒之功效。可用于咽炎,疮疖肿痛等症。方中南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三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
由此可见,复方板蓝根颗粒和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在成份和功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自身症状以及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部分文字内容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生活中我们因为某些原因经常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现象,除了吃药,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法来改善和抑制这种病症的发生。
口腔溃疡:又叫复发性口疮,是由于某些原因,如胃肠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精神因素等导致内分泌失调,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潜在的小溃疡,患处有烧灼痛感。本病属中医学“口疮”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情志过激,郁而化火,心火上炎;或久病火热灼伤阴津,从而发病。临床常见心火亢盛、阴虚火旺两种证型。
乌梅生地绿豆糕
配方: 乌梅50克,生地30克,绿豆500克,豆沙250克。
制法: 将乌梅用沸水浸泡3分钟左右,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细,与乌梅拌匀。绿豆用沸水烫后,放在淘箩里擦去外皮,并用清水漂去。将绿豆放在钵内,加清水上蒸笼蒸3小时,待酥透后取出,除去水分,在筛上擦成绿豆沙。将特制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衬以白纸一张,先放一半绿豆沙,铺均匀,撤下乌梅、生地,中间铺一层豆沙,再将其余的绿豆沙铺上,揿结实,最后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块。
功效: 滋阴清热,解毒敛疮。
图1
莲子甘草茶
配方: 莲子15克,甘草2克,绿茶叶5克。
制法: 将上物一并放入茶杯内,冲入开水浸泡。
功效: 清心泄热。
用法: 代茶频饮。
图2
蜂蜜
配方:温开水,一勺蜂蜜
制法: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净口腔,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在溃疡面处,含1一2分钟,再咽下,重复2一3次。
功效:清热解毒
图3
柿霜糖
配方:柿霜100克,白糖250克。
制法:将柿霜与白糖拌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熬化白糖至黏稠起丝时,将糖倒入涂过熟素油的搪瓷盘内,摊平,用小刀划成2厘米的小块,即成。
功效:清热,润燥。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腔溃疡。
图4
来源:文字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中药典故】
有个妇人,产后跟婆婆关系不好,吵闹了起来,马上血随气升,晕倒在地,这就是产后血晕。
老中医爷爷带着学医的孙子小指月被请到这家里来,只见这妇人神昏口噤,气息衰微。
老爷爷说,这种血气上逆,阻胸闷膈,要当成伤科跌仆来治。《本经逢原》曰,若因恼怒气逆,阻滞经脉闭塞者,可用苏木,血化下行,闷胀可消。小指月马上又想到童便,老爷爷点点头说,就用苏木加童便活血逐瘀下行。
于是赶紧用苏木粉末煎水加童便一杯,这汤药一灌下去,妇人马上苏醒过来,咳嗽了几下,胸中闷胀之感顿消。
老爷爷跟她说,产后要以清静为本,体质薄弱,不耐怒气摧残。唯有家庭和气,大家息怒便是息病。
大家都虚惊了一场,才知道无故为小事而生气争吵乃是最无益之事,既招惹病痛,也要破费喝药。
【植物形态】
图1-2 苏木原植物
【药典之言】
苏木
Sumu
SAPPAN LIGNUM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
【性味与归经】 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痈疽肿痛。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100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质坚硬。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
图3 苏木药材
【饮片性状】锯成长约3cm的段,再劈成片或碾成粗粉。本品呈细条状、不规则片状或为粗粉。片、条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常见纵向纹理。质坚硬。有的可见按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
图4 苏木饮片
【典籍记载】
1.《唐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
2.《本草拾遗》: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
3.《海药本草》: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瘥。
4.《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5.《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
6.李杲: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
7.《医林纂要》:补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风热。
8.《用药心法》:苏木,去风与防风同用。
9.《本草纲目》:苏枋木,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10.《本草经疏》:苏方木,凡积血与夫产后血胀闷欲死,无非心、肝二经为病,此药咸主入血,辛能走散,败浊瘀积之血行,则二经清宁,而诸证自愈。《日华子》、《海药》所主,悉取其入血行血。辛咸消散,亦兼有软坚润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滞留结之血,妇人产后尤为所须耳。
11.《本经逢原》: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症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
12.《本草求真》:苏木,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血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欲)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五倍子在明代以前被错误认为是植物,直到明朝李时珍才给予了纠正:“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肌木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五倍子不是植物中草或木,而是蚜科昆虫角倍蚜或信蛋蚜在盐肌木、青麸杨树上形成的虫瘿。早春树发芽时,蚜虫便在芽上产生有性雄雌无翅蚜虫,性交后生出无翅雌虫,称于母,于母入侵芽内组织,逐渐形成多角的虫瘿,及时采收。其中由形状不同而分角倍或菱倍。倍蛋蚜的虫瘿称肚倍或独角倍,产量最大,肚倍质量最好。
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质,故在工业上用于鞣软皮革,制造塑料及蓝墨水的原料,还可做染料。清代黄官绣《本草求真》中说:“五倍子染发皂物最妙。”据日本国史资料载:在鸟羽天皇御字之际,盛行一种“湟齿风气”,湟即是染黑的意思,即用五倍子与铁浆将齿染黑。当时习尚男女并重玄服,自臣僚至妇人,不论贵贱,皆崇湟之仪式,各自染黑其齿。妇人论嫁,必湟齿以别之。自明治元年,始稍许通融,明治六年下令废止,此风遂革。
【药物形态】
图1-4 五倍子的形成
【药典之言】
五倍子
Wu Beizi
Galla Chinensis
【来源】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Diels)Rehd. et W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
【别名】棓子、百药煎、百虫仓、木附子。
【采收加工】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性味与归经】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能与主治】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药材性状】 肚倍 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图5 五倍子药材(肚倍)
角倍 呈菱形,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
图6 五倍子药材(角倍)
【饮片性状】敲开,除去杂质。
本品呈不规则碎片状。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内壁光滑。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特异,味涩。
图7 五倍子饮片
【典籍记载】
①《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热汤服。"
②《日华子本草》:"治中药毒,消酒毒。"
③《开宝本草》:"疗齿宣疳蠿,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④《本草图经》:"生律液。"
⑤《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⑥《本草衍义补遗》:"菩收顽痰,解诸热病。"
⑦《本草荤筌》:"煎汤洗眼目,消亦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⑧《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用于火伤及烫伤。"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因怕误了考期,他俩马不停蹄地赶路;都累得气短体虚。一天,他们走进了一片荒滩,又渴又饿,无处歇脚。其中一个因连日劳累火气上升,突然鼻子流血不止;另一秀才急忙用布条帮他塞鼻子。可血又从嘴里直流出来。“这可怎么办?”急得那个秀才不知所措。他想,有点水或一块湿润的石头该多好呀!
图1
正在秀才们干渴难忍的时候,听到“唰”的一声;只见一只仙鹤从他们头上飞过。口鼻冒血的那位秀才,羡慕的张开两臂喊道:“仙鹤啊,把你的翅膀借我一用,让我飞出这个鬼地方吧!”仙鹤受惊,一张嘴,叼在嘴上的一根野草掉了下来。另一个秀才捡起野草说:“翅膀借不起,先拿它润润嗓子吧。”那个口鼻流血的秀才接过野草,塞进嘴里嚼起来。不知怎么的嚼了不大一会儿,口鼻流血止住了。两人高兴极了:“哈哈,仙鹤送仙草来了。”
图2
后来,这两个秀才总算没有耽误考期;几年过去,都做了官。有一天两人见面,想起赴京途中在荒滩的遭遇和仙鹤送来的仙草。他们问了许多医生都不知此草为何物。他们想个办法,把这种草的样子画成图,命人照图寻草。这样找了好几年,总算把它找到了。为了纪念送药的仙鹤,就把这种草命名为“仙鹤草”。
【植物形态】
图3-4 龙芽草
【药典之言】
仙鹤草
Xianhecao
AGRIMONIAE HERBA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用法与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药材性状】 本品长50~100cm,全体被白色柔毛。茎下部圆柱形,直径4~6mm,红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色,有纵沟和棱线,有节;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暗绿色,皱缩卷曲;质脆,易碎;叶片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托叶2,抱茎,斜卵形。总状花序细长,花萼下部呈筒状,萼筒上部有钩刺,先端5裂,花瓣黄色。气微,味微苦。
图5 仙鹤草药材
【饮片性状】除去残根和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多数方柱形,有纵沟和棱线,有节。切面中空。叶多破碎,暗绿色,边缘有锯齿;托叶抱茎。有时可见黄色花或带钩刺的果实。气微,味微苦。
图6 仙鹤草饮片
【典籍记载】
《履巉岩本草》:叶:治疮癣。
《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
《百草镜》: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
《植物名实图考》:治风痰腰痛。
《伪药条辨》:治瘰疬。
《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运用于肺病咯血,肠出血,胃溃疡出血,子宫出血,齿科出血,痔血,肝脓疡等症。
注:
1.文中植物形态图片来源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本草园,开篇故事和其余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相传,几百年以前,厚朴树本是上帝最宠爱的太子。一次,上帝带着他考察疆域,了解民情,途经东乡路过长岭岗时,太子为东乡朴实的乡风民情、美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
当他正要随父皇起驾时,发现在吊脚楼上一群土家姑娘在纺纱、绣花。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洒脱优雅的举止,颜如桃花的面容,深深吸引住了他。
姑娘们举手投足妩媚秀雅,身材窈窕,步履轻盈,款款细语,落落大方。太子蓦然感觉到,这白云深处的木屋吊脚楼,比自己居住的天宫更舒适自由,姑娘们比身边的仙女更多情美丽,他当即请示父皇要留下来。
父皇一听,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潭,自己年事已高,这次带他出来巡游,原本是要开拓他的眼界,回去就要传位给他。几个皇子中数他最聪明,具有镇疆治国的鸿鹄大志和能力。再说皇帝的长子,就算他是阿斗也不能把他留在这穷乡僻壤。
但是太子的决心已定,怎么也不肯再回到皇宫。父皇气急了,一挥手就把儿子变成了一棵厚朴树放在了木屋旁的田里。心想,让他经受山风苦雨的洗刷,让他遭受严寒贫瘠的考验,让他对这群野丫头可望而不可及。他经受这样的磨难后,再接他回宫接任大位,他一定会从命的。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回宫的上帝吃不香睡不着,整日牵挂着儿子,于是派遣天兵天将到长岭岗接太子回宫。
天兵天将看见太子化作的大树经过人间烟火熏陶,已置根于深深的泥土里,长得郁郁葱葱,和山村木屋浑然一体。太子表示,坚决不回去,要留下与山中土家人为伴。
天兵天将和太子本是铁哥们,见太子深爱着这方土地,深爱着这木楼里的姑娘,不忍心强迫太子回宫,于是成全了太子的心愿让他留在了人间。
临行时,天兵天将问太子有什么要帮助的,太子看了看身边的人们,对哥们说:“他们虽然很贫穷,但很勤劳,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天兵天将说:“我们是神仙,他们是凡人,就是有神丹妙药也不能直接送给他们,要经过一种转换,让他们经过勤劳才能获取。”
太子一听觉得有理,连忙与天兵天将商量办法。最后太子决定,让天兵天将把上帝御赐的让他们在途中急用的仙丹留下来,普助人间。天兵天将告诉太子,仙丹只能经过他的身体后,再变换成另一种物质,让山民通过劳作才能获取,以帮助他们解除疾苦,达到幸福快乐地生活的目的。
就在太子满心高兴地接受仙丹的时候,天兵天将却拉住太子的手哭了。天兵天将说:“在天宫,你贵为太子,但你从不把我们当下人看,而是把我们当哥们,亲如手足。今天你已经违反天条,遭受了凡尘之苦,但还可以随我们回到天上,享受荣华富贵,回到从前。如果你现在一接过仙丹,你就再也回不到天宫了,你就永远成为凡尘之物了。”
太子不解,连忙问:“为什么?”
天兵天将说:“因为你现在是身处凡尘,双脚已伸进泥土中,半神半人,仙丹一接触你的身体,你就会变成你现在的模样,永远也回不到你太子的原形了,并且再也回不到天宫了。”
太子一听急了,说:“那我赶快把脚从泥土中拔出来,在空中接受。”
天兵天将们笑了,说:“那正是我们前来的目的,一道回宫。”一个平时与太子特铁的天兵连忙补充道:“你只要把脚挪动一下,不接仙丹,你就会随同我们立刻飞到天上。”
太子一听哭了,经再三权衡,太子最后还是决定长留人间,要用自己的一生为人类做实事,来解决人们的疾苦,让姑娘小伙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太子毫不犹豫地接过仙丹,一口吞进了肚子。随即,太子那挺拔单薄的身体披上了一件柔软暖和深紫色的龙袍,供他遮风挡雨。
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当看到大山里的人们受苦受难的时候,太子就用身上的这件龙袍普度众生。当人们遇到胸腹疼痛、翻胃、呕吐、寒温、泻痢等疾病的困扰时,只要从龙袍上取下一小块皮熬汤喝,病痛顿除。
当人们婚丧嫁娶没有经费时,只要砍倒厚朴树,剥去树身上的龙袍到集市上去卖,就能换回钱,解决他们的困难。去了皮的厚朴树同时也是制作高档家具的最佳木料。
【植物形态】
图1 厚朴植物 图2 凹叶厚朴
【药典之言】
厚朴
Hou po
MA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
【来源】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采收加工】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药材性状】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0.2~0.7c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0.3-0.8cm,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朴) 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枝皮(枝朴) 呈单筒状,长10~20cm,厚0.1~0.2c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图3 厚朴药材(干皮——未除去粗皮)
图4 厚朴药材(干皮——去除粗皮)
【饮片性状】厚朴 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本品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椭圆形皮孔或纵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图5 厚朴饮片
【典籍记载】
①《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②《名医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
③《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藏不安。调关节,杀腹藏虫,明耳目。"
⑤王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⑥《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据说,很久以前,唐代顺州南河县(今河北邢台一带),有一个名叫何田儿的小伙子,从小体弱多病,骨瘦如柴,就外出寻求民间中草药治病。有一天,他走到一座庙宇前,因饥饿体力不支,昏倒在地,被庙里道士所救。后来,他就拜庙里道士为师,苦心修练道术,以强健体魄,身体状况大有改善。一晃30年过去,何田儿五十有余,未曾婚娶,一日何田儿与朋友相聚,多饮了几杯酒,回来路上醉卧不醒,朦胧中好似看见两株三尺余长的藤蔓,相交一起,久久不散,散后不久,再度相交,如此循坏往复,田儿见到此景,心中十分诧异,顿时酒醒,发现自己躺在路旁藤蔓之下,就好奇地挖出藤蔓下的根,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不一,带回庙宇请教道长以及众道士,但都不知是何种植物。有一日,上山偶遇一山中长发老者,步履快捷,耳聪目明,须发乌黑,何田儿向老者请教这是何物,并把梦境告之老者。老者说,此藤所呈相交之象,的确十分奇怪,但似有龙凤呈祥之兆,这是上天降给你的祥瑞,赐给你的神药,不妨服之试试。何田儿听之有道,多谢老者指教,抬头后发现老者已不知去向,不由得惊出一身汗。他回去把这种根晒干研成粉,每日服之,服用一段时间后,何田儿感到日渐强壮,宿疾自愈,服用了一年多何田儿的须发变得乌黑,红光满面,有返老还童之象,且在花甲之年娶一妙龄之女为妻,竟生儿育女。何田儿喜上眉梢,将名字改为能嗣,并将此药的服法传授给儿子延秀,又传给孙子何首乌。何首乌服用此药后,须发乌黑到年老不变,体质强健,子孙满堂,何首乌年值130岁时,须发仍未白,乌黑油亮如年轻小伙子,乡邻都来请教何首乌服了什么长生不老药,何首乌拿出这种怪状根块给乡亲看,但大家都不知道为何物,一位头领说,那就叫它何首乌吧,何者,是首乌之姓也。从此,何首乌延年不老的效用流传到民间,后被后世医家收录于本草之内作为药物。
【植物形态】
图1-2 何首乌原植物
【药典之言】
何首乌
He shou wu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块根。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用于疮痈, 瘰疬,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
【药材性状】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 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 味微苦而甘涩。
图3-4 何首乌块根
图5 何首乌鉴别特征“云锦花纹”
图6 何首乌药材
【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块。外表皮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切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横切面有的皮部可见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图7 何首乌饮片
【炮制品】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称为制何首乌。取何首乌片或块,照炖法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或照蒸法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即得。外观呈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厚约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脂血症。
【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何首乌,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何首乌录》: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气及肠风。
《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滇南本草》:涩精,坚肾气,止赤白便浊,缩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办白癜风,疮疥顽癣,皮肤瘙庠。截疟,治痰疟。
《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解带下。
《本草述》:治中风,头痛,行痹,鹤膝风,痫证,黄疸。
《本草再新》:补肺虚,止吐血。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三国时期,安徽亳州有一农妇,她的丈夫平素身强力壮,一日肋下突然痛如刀绞,郎中们个个束手无策,竟被活活痛死了。邻里有一无赖企图谋色,告她毒死亲夫,官府因无确凿证据,难以定罪。恰遇华佗从衙前经过,经尸体解剖,发现胆内有一块巨石,大如鸽卵,这才真相大白。那无赖被杖脊三十,示众三日。
农妇因怀念丈夫,就将华佗取出的这块石头用网袋装好,终日挂在胸前。一天,她上山割了一大捆草抱回家,忽然发现那块石头竟化了一些,第二天又去割草,回来见石头又小了一些,就告诉了华佗。华佗将草按类分开,把那块石头先后放在每一种草上做试验,结果终于找到了能化胆石的草。他说:“这种草的叶子圆形的很像金钱,它化开胆里的石头,生命比金钱贵重,就叫它金钱草吧!”
从此,医生上山采集这种药草,专门治疗胆结石病,效果很好。金钱草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功能通淋排石,利胆退黄,清热解毒。尤以治疗肝胆结石为其“强项”。全国各地作金钱草应用的植物很多,其中以广东金钱草和连钱草最为常用,两者均有利尿、通淋、排石、清热解毒的作用。但从临床实践来看,金钱草擅医肝胆结石,广东金钱草和连钱草对泌尿系结石“情有独钟”,而清热解毒则以金钱草和连钱草为优。
【植物形态】
图1-2
【药典之言】
金钱草
Jin Qian Cao
Lysimachiae Herba
【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药材性状】本品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长1~4cm,宽 1~5cm,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腋,具长梗。蒴果球形。气微,味淡。
图3 金钱草药材
图4 金钱草叶水浸后
【饮片性状】除去杂质,抢水洗,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实心。叶对生,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出,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的条纹。偶见黄色花,单生叶腋。气微,味淡。
图5 金钱草饮片
【典籍记载】
①《百草镜》:"治跌打损伤,疟疾,产后惊风,肚痈,便毒,痔漏;擦鹅掌风;汁漱牙疼。"
②王安卿《采药志》:"发散头风风邪。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捣汁冲酒吃。"
③《纲目拾遗》:"去风散毒。煎汤洗一切疮疥。"
④《本草求原》:"祛风湿,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络,止跌打闪伤(痛),取汁调酒更效。"
⑤《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下血。"
⑥《中国植物图鉴》:"可作强壮剂。治慢性肺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解热,镇咳,止渴,止血,利尿。治小儿痫热,疳病,瘰疬;研汁点暴赤眼;以盐揉贴肿毒并风癣。"
⑧《安徽药材》:"治膀胱结石。"
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鲜草捣汁外敷撑耳寒(腮腺炎)。"
⑩《陆川本草》:"消肿止痛,破积。治妇人小腹痛。"
⑾《贵阳民间药草》:"治红崩带下,肺结核。"
⑿《浙江民间草药》:"治高血压。"
⒀《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黄疸,肺痈。"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仙鹤:叼来了白术
传说南极仙境有只仙鹤,衔着一支药草,想把它带到人间, 种植在最好的地方。仙鹤来到了天目山麓上空,看到下界有一块依山傍水、向阳和避风的盆地,便降落下来,把口里衔着的药草种了下去。仙鹤日里除草、松土和浇水,夜里就垂颈俯首守护在旁,日子一长,仙鹤竟化成了一座小山,人称 “鹤山”。有一年,鹤山附近发生一场大瘟疫,不少人染病在床。这一天,正是九月重阳,秋高气爽,於潜街头,来了一位姑娘,白衣白裙,上绣朵朵菊花和点点朱砂。她摆了摊在叫卖白术,对一些无钱的病人则免费发放,有个药店老板见有利可图,就全部收买了下来。
图1 白术植物
果然,这白术奇效无比,人们个个摆脱了病魔,药店老板发了一笔大财,他贪得无厌,想起姑娘临走时说家住鹤山,便入山寻找,可找来找去,找不着一户人家。老板娘知道这拿,心生一计,对着老板耳朵,如此这般一说,把老板 说得眉开眼笑。
转眼到了第二年重阳,那白姑娘又来卖白术了,这一 次,老板显得百般殷勤,搬凳献茶。白姑娘一坐定,老板娘 偷偷地用针穿了一根红线,别在了姑娘的衣裙上,白姑娘收了钱就走,老板却带了一个伙计,悄悄地跟了上去。白姑娘 顺着一条荒芜的羊肠小道往山坡上走,走着走着,忽然不见了。老板和伙计急忙满山寻找,在山冈找着了一株穿着红线的药草,香味扑鼻,老板开心极了,说:“好!这个活宝贝可落到我手里了!”他大声叫喊伙计:“快!快!拿锄头来。”谁知一锄头掘下去“啪”的一声,闪出一道金光,刺瞎了老板的眼睛。那株千年老白术,就无影无踪,再也找不着了。以后,再没有人见到那白衣姑娘。
【植物形态】
图2-3 白术植物
【药典之言】
白 术
Baizhu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图4 白术药材(祁白术)
【白术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散生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木部具放射状纹理;烘干者切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图5 白术饮片
【炮制品】麸炒白术 本品形如白术片,表面黄棕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图6 麸炒白术饮片
【典籍记载】
《名医别录》:“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甘,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医学启源》: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茯苓,在《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上品,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名,曰:伏灵、伏菟、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伏神。茯苓,《史记▪龟策传》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也。
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小雨连绵下了数月,将士水土不服,染上了风湿疾患。眼看临城却兵败,他十分焦急。后有几位士兵偶然服食了茯苓,病竟痊愈。他大喜,急派人往盛产茯苓的罗田县运来了大批茯苓,将士们吃后风湿病果然好转起来。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茯苓治疗风湿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广为传诵。
图1 茯苓
【药典之言】
茯苓
Fu Ling
PORIA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采收加工】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药材性状】
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图2 茯苓药材(茯苓个)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图3 茯苓药材(立方块)
图4 茯苓药材(方块状)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图5 茯苓药材(茯苓片)
【饮片性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图6 茯苓饮片(片)
图7 茯苓饮片(块)
图8 茯苓饮片(丁)
【典籍记载】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⑨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⑩《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⑾《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⑿《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⒀《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⒁《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且水既去,则小便自开,安有癃闭之虑乎,水去则内湿已消,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故水去则胸膈自宽而结痛烦满不作,水去则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相传唐代,有一个名叫刘师贞的人,其兄患风湿顽症多年,长期卧床不起,家人遍访各地验方屡试,皆无良效。一个晚上,刘师贞梦见为治兄病,自己四处访医,忽遇见一位老翁,师贞上前求教道:
“我兄患有严重风湿病,虽经多方治疗,仍无良效,请问有何办法治疗?”老翁道:
“你兄所患风湿,一般药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种药物可治,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说完后老翁就不见了。师贞便知此是仙人托梦,连忙记住药名。
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医药书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这种药,只好走访名医药农,竟无一人知道是何药物,师贞十分着急,寝食不安。就在此时师贞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逝世多年的老母亲。师贞向母亲诉说了哥哥的病情,并告知曾有一仙人托梦授方,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但无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药物。其母连忙告知道:
“胡王使者就是羌活。”师贞醒后即用羌活浸酒给兄饮服,兄的多年顽疾果真慢慢痊愈了,从此,人们便知道了羌活的祛风湿作用。
【植物形态】
图1-4 羌活植物
【药典之言】
羌活
Qiang Huo
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 或宽叶羌活 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 de Boiss. 的干燥根茎和根。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药材性状】
羌活 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图5 羌活药材(蚕羌)
宽叶羌活 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图6 羌活药材(大头羌)
【饮片性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不规则形横切或斜切片,表皮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外侧棕褐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放射状纹理。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而辛。
图7 羌活饮片(蚕羌)
【典籍记载】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明目,赤目痛,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藏。”
《药性赋》:“味苦、甘,平,气微温,无毒。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排巨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证,乃手足太阳表里引经之药也。”
《本草蒙筌》:“味苦、甘、辛,气平、微温。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无毒。羌活则气雄,独活则香细。气雄者入足太阳,香细者入足少阴。足知羌活本手足太阴表里引经之药,而又入足少阴厥阴二经。”
《景岳全书》:“味微苦,气辛微温,升也,阳也。用此者,用其散寒定痛。能入诸经,太阳为最。”
《药性本草》:“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瘀,手足不遂,口面歪斜,遍身顽痹。”
《珍珠囊》:“羌活治肢节疼痛,太阳本经风药也。羌活若为太阳风药,而足太阳与少阴肾为表里,羌活亦入之。”
《用药法象》:“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
注:
1.文中故事、药材与饮片图片来源于网络,植物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志》。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的改变,用眼时间越来越多,很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出现眼睛干涩、眼红等症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不少人将眼药水视为“居家必备”。
PART1 眼药水勿长期使用
不少人会在熬夜、眼睛疲劳、有红血丝的情况下,使用抗疲劳眼药水,以保证眼睛清凉、通透。实际上,眼药水虽能缓解视觉疲劳,但也不能长期使用。
01
含有缩小瞳孔、抗过敏的成分
抗疲劳眼药水中,有的含有缩小瞳孔的成分。随着瞳孔缩小,使用者眼睛会更聚焦,看东西更清楚,但长期使用则会影响瞳孔的舒张功能。抗疲劳眼药水中的抗过敏成分可适当缓解眼痒症状,宜短时间内使用,但在使用前也要获得医生许可。
02
含有防腐剂
眼药水中大多含有防腐剂,若长期使用会使眼睛的结膜杯状细胞发生损伤,导致患上干眼症,造成眼睛发红、干涩或疼痛。因此,使用不宜太过频繁,每天点眼药水3-4次为宜。
PART2 眼药水的正确使用方法
01
认真阅读说明书
使用眼药水前,除了注意有效期和包装完整度,还需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成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效时限等。建议大家在眼药水瓶或盒子上标记开瓶日期,避免忘记哦!
02
正确滴眼步骤
图1
第一步:清洁双手,打开瓶盖,避免瓶盖瓶嘴接触其他物品,以免污染;
第二步:头部尽量向后仰或平躺下来,用食指将下眼睑下拉与眼球分开;
第三步:将眼药水瓶嘴对准眼睛,点在结膜穹窿内,滴1-2滴即可。注意,眼药水瓶嘴尽量不要接触到眼睛或睫毛,以防药瓶受污染,点完药水后应立即盖上瓶盖。
第四步:闭眼休息至少5分钟,避免眨眼。
第五步:在睁开眼睛之前,用纸巾将流到眼睛周围的眼药水或泪水擦拭干净。
提示:若需要点两到三种眼药水,每种应间隔5-10分钟;若需同时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应先点眼药水,隔5分钟再抹眼药膏。
PART3 眼药水保存小妙招
眼药水应尽量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太高容易导致其变质。每次使用前要观察眼药水是否清亮透明、有无变色或霉菌团出现。注意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每次使用后要把盖子拧紧,减少污染和药液外漏情况。此外,眼药水应尽量与其他类水剂药物分开存放。
注:内容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中药典故】珍珠
中国古代宫廷一直将珍珠粉视为美容护肤佳品。说起珍珠,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东海里有颗夜明珠,夜间光芒四射,照得海上犹如白天,渔民因此可以在夜间出海捕鱼。有一天,海怪想侵吞夜明珠,一位青年渔民为保护夜明珠与海怪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身负重伤,后来得到龙王女儿相救,龙女还和青年结下百年之好。可是,这一消息被当地的一个恶霸知道后,他想夺龙女为妾,害死了龙女的丈夫。悲痛之余,龙女重返龙宫。以后,每当丈夫的忌日,龙女仰望陆上墓地,两眼泪汪汪,这泪水就成了珍珠。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也引用了这段哀婉的传说。
【动物形态】
图1 马氏珍珠贝
图2-3 三角帆蚌
图4 褶纹冠蚌
【药典之言】
珍 珠
Zhenzhu
MARGARITA
【来源】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 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Leach) 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采收加工】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疮疡不敛,皮肤色斑。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味淡。
图5 珍珠药材
【饮片性状】珍珠洗净,晾干。珍珠粉 取净珍珠,碾细,照水飞法(通则0213)制成最细粉。
图6 珍珠粉饮片
【典籍记载】
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
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
③《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④《日华子本草》:"安心、明目。"
⑤《本草衍义》:"小儿惊热药中多用。"
⑥《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⑦《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⑧《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大青叶
相传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李世民刚刚平定天下,但是残兵流匪仍流窜乡里,祸害百姓,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中原地区发生了瘟疫,死人无数。官府派官员前往疫区监督疫情的控制,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情无法控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恰巧“药王”孙思邈在中原地区采药,得知疫情后便主动前往疫区。孙思邈发现所有感染瘟疫的患者都有头面肿大,全身高热,出现红斑等症状,便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拿出一种叶子,让百姓煮水喝。那些患者喝完后,症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但是,由于患者太多,药材很快就用完了。于是,孙思邈就发动百姓上山挖药材,但是百姓大多不认识,因此常常会弄错。孙思邈看到这种情况,就给百姓编了句口诀 “叶大,色青,高三尺,夏月吃来,无肿赤”。正是由于有了这句口诀,百姓去摘这个药材时便很少出错,这句口诀也就世代相传。最后人们就把这个药材称为大青叶,也都知道这是用来治疗瘟疫的。
【植物形态】
图1 菘蓝植物
图2 菘蓝的花蕾
【药典之言】
大青叶
Daqingye
ISATIDIS FOLIUM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图3 药材图
【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碎段。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叶柄碎片淡棕黄色。质脆。 气微,味微酸、苦、涩。
图4 饮片图
【典籍记载】
①《纲目》: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诸蓝形虽不同,而性味不远,故能解毒除热,惟木蓝叶力似少劣,蓝子则专用蓼蓝者也。至于用淀与青布,则是刈蓝浸水,入石灰澄成者,性味不能不少异,不可与蓝汁一概论也。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亦取其杀虫降火尔。如此之类,不可不知。......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②《本草经疏》:《甄权云大青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③《本经逢原》: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
④《本草正义》:蓝草,味苦气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专主温邪热病,实热蕴结,及痈疡肿毒诸证,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广。又能杀虫,疗诸虫毒螫者,盖百虫之毒,皆由湿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即为解毒杀虫之品。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会常备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如果乱放就会影响美观而且使用不方便,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些整理药品的小技巧。
图1
检查保质期
在整理药品之前,第一步就是确认药品是否过期,一般普通药物的保质期通常在6~36个月,建议每5~6个月进行保质期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图2
1.过期的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记得将药品包装分类丢到指定的垃圾桶。
2.近保质期:如果家里的习惯是5~6个月整理药品,建议将7~8个月保质期内的药品作为近保质期。
3.长保质期:划分为长保质期的药虽然短期不会过期,但是也要注意定时检查。
按效用分类
家庭用药的种类一般比较常见,可以按照外伤、内服、外用、日常保健进行分类。
图3
1.外伤药:像碘伏、创可贴、棉签、生理盐水、酒精喷雾属于外伤药,家中适当备一些,可以预防紧急情况的发生。
2.内服药:像感冒灵、晕车药、止咳糖浆、头孢等这些都属于内服药。
图4
3.外用药:乳膏、眼药水、红花油等。
图5
4.日常保健:维生素、葡萄籽软胶囊、叶黄素等。
药品的摆放
1.将所有药品名称和日期的一面朝上竖着放,纵向摆放更省空间,日常保健的药品比较常用,放在最外侧更方便查找。
2.可以剪下药盒的一侧盖子,这样拿取更方便。
图6
3.给临近保质期的药品和看不见名字的药品贴上标签,一来可以起来提醒作用,二来下次找药就方便多了。
图7
推荐装药的容器
1.小药箱:经常外出旅行可以将药品装入药箱里放在车上,方便外出携带,应对突发情况。
图8
2.透明收纳盒:可以叠放在家里桌子上,既美观又整洁,能让空间划分得更清晰,存储也能快速对应位置了。
图9
以上就是这次的药品整理小思路,安全用药真的很重要,一点点用心的小技巧能够让日子过得更舒心,也能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
内容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
很多人有时会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还伴有眼痒、流泪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这些其实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症状,鼻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头痛、慢性咳嗽等,当鼻腔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时,人体的诸多功能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过敏性鼻炎患者如果不加以治疗,任其发展,容易引起哮喘、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很多人会把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使用错误的治疗方法,反而让自己更难受。那么,如何辨别症状,针对性地使用药品呢?
图1
过敏性鼻炎的表现症状
01经常鼻子发痒
每天常有数次阵发性发作,随后鼻塞和流涕,尤以晨起和夜晚明显。有时鼻外、软腭、面部和外耳道等处发痒。
02大量清水样鼻涕
当急性反应趋向减弱或消失时,可减少或变稠厚,若继发感染可变成粘脓样分泌物。
03鼻塞时间长
程度轻重不一,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亦可为交替性。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一周就会好,若持续时间过久,很可能是过敏所致,若不及时就医,易并发鼻窦炎、睡眠障碍等。
04呼吸时有“咻咻”声
气道受阻时会咳嗽、胸闷、喘鸣,所以当发现呼吸时伴随“咻咻”声,很可能是过敏所致,应尽快就医。
05嗅觉障碍
如果是由于黏膜水肿、鼻塞而引起者,多为暂时性。
06失眠
当发现长期鼻塞、眼睛痒等过敏症状恶化到影响睡眠时,应尽快就医。
07很难专心
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常伴有过敏性结膜炎,造成眼睛痒、打喷嚏、耳朵痒,浑身不舒服,不仅很难专心,脾气也会焦躁。
08疲倦无力
长期过敏会干扰睡眠,导致患者体力透支,还可能让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亢进,感到疲倦。
09情绪低落
过敏严重时,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令患者情绪低落。
以上并是过敏性体征的表现,是否真是过敏性鼻炎需要专业医生确诊。
专业联合用药
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联合药物治疗,可用免疫疗法。对症治疗,找到病因,切断变应原,配合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西药治疗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因嗜睡等副作用,临床逐渐弃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常用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等。无困倦、嗜睡等副作用,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乙氟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副作用小,可以更好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并对预防哮喘有一定作用。
药店常备的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片、咪唑斯汀缓释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枸地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氮卓斯汀片等。
图2
图3
中成药治疗
1、鼻炎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用于风邪蕴肺所致的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适用人群: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
推荐注意: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 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得驾车及高空作业。
图4
2、通窍鼻炎颗粒
功能主治: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适用人群: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患者。
推荐注意:过敏体质者慎用。
图5
外用类药物治疗
1、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适应症:预防和治疗常年性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其症状主要有鼻痒、鼻阻、流鼻涕、打喷嚏等。
适用人群:6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过敏性鼻炎患者。
推荐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滴通鼻炎水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伤风鼻塞、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渊(鼻窦炎)。
适用人群: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者。
推荐注意:切勿接触眼睛,鼻黏膜损伤者慎用。
图6-7
联合用药治疗
1、联合用药原则:口服药(中成药)+外用药(中成药或西药)
举例:
1、通窍鼻炎颗粒+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2、鼻炎康片+鼻炎通喷雾剂
2、联合用药原则:抗过敏药(西药)+治疗药物(中成药)+保健品
举例:
1、氯雷他定+苍耳子鼻炎胶囊+维生素C
2、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鼻炎康片+维生素C
3、联合用药原则:治疗药物(中成药)+保健用具
举例:
通窍鼻炎颗粒(或鼻炎康片)+成人装鼻腔清洗器
来源:内容搜集整理于百度医生。
【中药典故】
自古以来,许多帝皇将相为追求“长生不老”费尽心机,却收获甚微。现今,世界有五大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长寿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世界五大长寿村之一广西巴马长寿村,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当有客人来到家中作客时,主人会亲自捧出一碗"火麻汤",以供客人享用。火麻汤在巴马又被称为是"长寿汤",是最具特色的传统食品,火麻汤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而不饱和脂肪酸是其发挥功效的关键因素。经常食用,可以起到心脑血管保健的作用,它能提高心力储备、润肠通便、防止老年人便秘,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是巴马当地人得以保持着年轻外表与健康体态的一大关键因素。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火麻仁补中益气,久服康健不老,神仙也。”长寿火麻汤是巴马当地最具特色的一种绿色健康的食品,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吃,其中富含人体必需但又稀缺的不饱和脂肪酸;火麻油可溶于水,因而具有很好的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植物形态】
图1-2 火麻仁植物
【药典之言】
火麻仁
Huo Ma Ren
Semen Cannabis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收加工】秋季果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药材性状】
火麻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图3 火麻仁药材
【饮片性状】火麻仁 除去杂质及果皮。
图4 火麻仁饮片
【典籍记载】
①《神农本草经》:"补中益气。"
②《名医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③《药性论》:"治大肠风热结湿及热淋。"
④《唐本草》:"主五劳。"
⑤《食疗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
⑥《本草拾遗》:"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
⑦《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
⑧《纲目》:"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
⑨《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药典故】
传说很早以前,青城山下有个名叫张方的人,养了一只聪敏驯服的黄狗,名叫“阿黄”,每日进进出出都和主人在一起。一天,张方在外饮酒后,提灯笼回家,经过一片沼泽地时,竟醉倒在草丛里。灯笼里的烛火,燃着了身边的枯草,“阿黄”急得“汪汪”直叫,急忙跑向旁边的水坑,用爪子沾了水,洒在张方的脸上。张方惊醒过来,看到草丛中火仍在烧,便折下树把火扑灭。然后感激地吻了一下“阿黄”的脸,带它回家。又一次,张方因为夜里摸黑赶路,掉进一口很深的枯井里, “阿黄”又直急得“汪汪”叫,一直在井边守到天亮。当有个人经过这里时,“阿黄”便跑过去瞌头求救。那人到井边一看,发现了井下的张方。张方说:“请你把我救出来!我把衣袋里的十元钱给予您作酬劳。”那人说:“您如果把黄狗给我,我就救您上来。”张方说:“这狗是我的命根子,我不能送给您。钱如果不够,就给一二百元也可以。”那人说:“不把狗送给我,你就别想出井。”眼看要成了僵局,“阿黄”听了,走到井边,伸出头来,向张方摇了摇头。张方懂得“阿黄”的心思,就对那人说:“好吧,我把'阿黄’送给您,快救我上来!”那人才把张方救了上来,并用绳子系了“阿黄”,把“阿黄”带走了。过了三天,“阿黄”在夜里悄悄跑了回来。张方亲吻着“阿黄”,高兴极了!一天夜里,家里进了贼,“阿黄”猛地跃起,咬住贼的手,贼力气大,竟用匕首刺穿了“阿黄”的喉头,鲜血顿时涌了出来。张方醒后高喊抓贼,邻居们闻声赶来,把贼捉住送到官府治罪。他们走后,张方挣扎着爬起来,一眼看到“阿黄”血里,心疼得放声大哭。方含泪埋藏了“阿黄”。每隔几天,他就去坟地看看。一个月后,见“阿黄”的坟头上长出了一株草,草叶上有密密麻麻的黄毛,很像“阿黄”。张方便拔起这草,放在鼻边闻着,一阵异香,浑身舒畅,他患病的腰部的伤痛仿佛好了不少。他想:一定是“阿黄”送这药来给我治腰伤了。于是,就将这草连根拿回家去煎了吃。第二天,腰伤果然痊愈了。因为这草像死去的“阿黄”,所以便取名为“金毛狗脊草”,也就是现代称谓的“狗脊”了。
【植物形态】
图1 图2
<
图3 图4
【药典之言】
狗脊
Gouji
CIBOTII RHIZOMA
【来源】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性味与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长块状,长10~30cm,直径2~10cm。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质叶柄,下面残存黑色细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无臭,味淡、微涩。
图5 狗脊药材
生狗脊片 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长5~20cm,直径2~10cm,厚1.5~5mm;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质脆,易折断,有粉性。
图6 生狗脊片
熟狗脊片 呈黑棕色,质坚硬。
图7 熟狗脊片
【饮片性状】烫狗脊 取生狗脊片,照烫法(通则0213)用砂烫至鼓起,放凉后除去残存绒毛。本品形如狗脊片,表面略鼓起。棕褐色。气微,味淡、微涩。
图8 烫狗脊片
【典籍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
2、《名医别录》:"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闇,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3、《药性论》:"治男子女人毒风软脚,邪气湿痹,肾气虚弱,补益男子,纹筋骨。"
4、《本草纲目》:"强肝肾,健骨,治风虚。"
5、《玉楸药解》:"泄湿去寒,起痿止痛,泄肾肝湿气,通关利窍,强筋壮骨,治腰痛膝疼,足肿腿弱,遗精带浊。"
6、《纲目拾遗》:"金狗脊止诸疮血出,治顽痹,黑色者杀虫更效。"
7、《中华本草》:“补肝肾,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
8、《本草蒙筌》:“治腰背强疼,关机缓急。理脚膝软弱,筋骨损伤,女子伤中欠调,老人失溺不节,周痹寒湿,并可医痊。”
9、《本草备要》:“治失溺不节(肾虚),脚弱、腰痛、寒湿。”
10、《雷公炮制药性解》:“主肾气虚弱,风寒湿痹,腰膝软弱,骨节作疼,老人失滋不节,女子伤中淋露。”
11、《新修本草》:“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1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疗失溺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女子伤中,关节重。”
13、《医学入门》:“狗脊草苦甘微温,断诸疮血治痹顽,强膂坚脊利腰脚,失溺伤中补肾元。能止诸疮血出,治周痹寒湿,膝痛脚软,腰背强痛。此药能利机关,坚筋骨,颇利老人。疗失溺不节,伤中肾虚,亦补益之剂也。”
14、《本草正义》:“能温养肝肾,通调百脉,强腰膝,坚脊骨,利关节,而驱痹着,起痿废;又能固摄冲带,坚强督任,疗治女子经带淋露,功效甚宏,诚虚弱衰老恒用之品。”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夏天来了,女生们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漂亮裙子享受夏天了,为此减肥可能也被安排上日程了。但是节食期间你会空腹吃水果吗?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水果不能空腹吃。
1、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自古以来深受我们的喜爱,但是在空腹却不能多吃,不仅仅是因为荔枝的含糖量高,多吃会引起糖尿病。如果在空腹的时候吃太多荔枝,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引起高渗性昏迷。
图1
2、橘子
橘子富含丰富维生素,对人体有益。但橘子也含有有机酸,不适合空腹食用,空腹时有机酸会使胃酸突然增多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图2
3、柿子
柿子中的鞣酸和果胶含量都很高,如果在空腹情况下食用,柿子中的鞣酸会与胃酸结合,导致胃柿石的产生。胃柿石会对胃壁黏膜造成刺激,甚至引起胃痛、胃痉挛。
图3
4、香蕉
通常情况下香蕉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但是在空腹下食用,会使身体中钙、钠等物质失衡,并对肠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腹泻。
图4
5、菠萝
菠萝中含有蛋白分解酵素,空腹食用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黏膜。如果原本就存在胃肠道问题的人空腹吃菠萝,还可能引起胃灼热、腹痛等症状。
图5
来源:文字和图片搜集整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