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博物馆-每周药约——大青叶

每周药约——大青叶

【中药典故】大青叶

相传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李世民刚刚平定天下,但是残兵流匪仍流窜乡里,祸害百姓,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中原地区发生了瘟疫,死人无数。官府派官员前往疫区监督疫情的控制,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情无法控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恰巧“药王”孙思邈在中原地区采药,得知疫情后便主动前往疫区。孙思邈发现所有感染瘟疫的患者都有头面肿大,全身高热,出现红斑等症状,便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拿出一种叶子,让百姓煮水喝。那些患者喝完后,症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但是,由于患者太多,药材很快就用完了。于是,孙思邈就发动百姓上山挖药材,但是百姓大多不认识,因此常常会弄错。孙思邈看到这种情况,就给百姓编了句口诀 “叶大,色青,高三尺,夏月吃来,无肿赤”。正是由于有了这句口诀,百姓去摘这个药材时便很少出错,这句口诀也就世代相传。最后人们就把这个药材称为大青叶,也都知道这是用来治疗瘟疫的。  

【植物形态】

  


图1 菘蓝植物

                     

图2 菘蓝的花蕾

【药典之言】

大青叶

Daqingye

ISATIDIS FOLIUM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图3 药材图

 

【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碎段。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叶柄碎片淡棕黄色。质脆。 气微,味微酸、苦、涩。

 

图4 饮片图

 

【典籍记载】

①《纲目》: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诸蓝形虽不同,而性味不远,故能解毒除热,惟木蓝叶力似少劣,蓝子则专用蓼蓝者也。至于用淀与青布,则是刈蓝浸水,入石灰澄成者,性味不能不少异,不可与蓝汁一概论也。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亦取其杀虫降火尔。如此之类,不可不知。......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②《本草经疏》:《甄权云大青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③《本经逢原》: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

④《本草正义》:蓝草,味苦气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专主温邪热病,实热蕴结,及痈疡肿毒诸证,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广。又能杀虫,疗诸虫毒螫者,盖百虫之毒,皆由湿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即为解毒杀虫之品。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

 

 

注:

1.文中故事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2.药材与饮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

 


0.076985s